NEWS
时间:2021-06-09 16:33:30 来源: 作者:
近日,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编导专业16名电影学方向的学子在任课教师刘强带领下,分赴蒙阴、沂南、费县、平邑、兰陵等沂蒙革命老区进行为期三天的《沂蒙精神,如影随行》系列专题片创作。
在三天的时间里,同学们先是分别参观考察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九间棚红色研学基地、兰陵代村红色研学基地后,便根据展馆主题结合此前精心准备反复修改撰写的专题片脚本创作了八部《沂蒙精神,如影随行》系列专题片。
在参观考察过程中,不管是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大青山突围战纪念馆所折射出的战争年代的“红色革命精神”、“红嫂精神”、“支前精神”,还是九间棚红色研学基地所淬炼出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抑或代村红色研学基地所体现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都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内涵,在创作中得到一次直观形象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而师生们克服酷暑高温、创作周期紧张、人员设备不足等困难,公而忘私、兢兢业业、互助友爱搞创作的精神更是对沂蒙精神的生动诠释与切实践行。
据了解,此次系列专题片创作系我院刘强老师讲授的《电影前沿问题专题研究》课程一次教学改革与尝试。8周的课程,刘强老师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将16名同学分成八组,让同学们先从“电影与党史”栏目赏析讲解开始、后进行“红色经典与百年党史”栏目策划,逐渐确立“沂蒙精神,如影随行”专题片创作思路,尔后让8组同学从沂蒙革命老区八个红色研学基地入手,用八部对应的沂蒙题材影视剧去再现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伟大战争,并且采用互动剧的形式将党史教育学习与电影赏析有机结合,创作8部系列专题片,以做到沂蒙精神诠释传承与红色经典鉴赏加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出一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之路,不仅锻炼学生策划、撰稿、鉴赏、摄像、制作等全媒体能力,并以此向建党百年献礼。这样的教学改革,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并体现了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以及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附学生创作感言:
刘梦曦(19编导电影学):
在此次专题片拍摄行程中我们历时三天前往了四个场馆,在革命历史的熏陶中感悟到了不同于课堂知识的更为深刻的沂蒙精神,明晰了党的一系列伟大精神。
“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这么两件了吧,一件是历史,一件是文化,前者可鉴世,后者可润心。”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中,我体悟到军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震撼于广大军民的历史功勋;在沂蒙红嫂纪念馆中,我提升了自己的拍摄技术,通过体验研磨、摊煎饼切实感受到了沂蒙红嫂的生活;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保留多处沂蒙革命根据地的遗迹,让我一饱眼福并走近红嫂故居;走进铭记着一个个英勇无畏的名字的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感受到可歌可泣的陈明、辛锐夫妇的爱情,拍摄时看到一位老先生驻足在英烈名录前,心中更是生发了无限的敬畏之感,唤起我内心的英雄主义、进取精神。拍摄虽然有些劳累但收获颇丰,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我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感受到了团结的集体氛围,遇到的难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迎刃而解。
亓晓栋(19编导电影学):
“沂蒙精神,如影随行。光影党史,学史力行。”此次临沂之行,我们参观拍摄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红色影视基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沂蒙人民吃苦耐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
“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沂蒙人民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倾尽全力,拥军支前,破家支前,支援革命,筑起一道不倒的人民长城。军民一心,不仅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也诠释了伟大的沂蒙精神筑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红嫂:两次用乳汁救活小八路的哑女明德英、儿女遍天下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的梁怀玉、永远的新娘李凤兰、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等等,“巾帼不让须眉”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
“蒙山昂首,沂水呜咽”,大青山突围战中,革命战士陈明、辛锐、邱泽、汉斯·希伯……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却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大地上,把灵魂镌刻在了大青山的每一处土地上。还有无数革命先烈勇于担当,牺牲自己来抵御敌人的入侵,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照亮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他们不畏强敌,舍生忘死,逆境奋起,顾全大局的革命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红色是山东沂蒙革命老区不变的底色,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才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沂蒙精神传扬不灭!
程思(19编导电影学):
这一次沂蒙之行是为了我们的课堂创作,更是为了追寻革命圣地,缅怀革命英烈,重温党的历史。三天的沂蒙之旅,大家辗转三个县区,先后参观了孟良崮纪念馆,红嫂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每到一处,通过讲解员的认真介绍,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留存下来的红色历史遗迹,通过一张张图片,一座座雕塑,感悟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如钢铁的意志,宁死不屈的精神,对党忠贞不渝的品质。共产党人以不畏艰辛,前仆后继的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大家赢得了共产主义事业。此次参观与创作,我们将电影与党史相结合,也深深感知到了拍摄的不易,无论是脚本的创作还是现场的调度,都是大家协力合作完成的。幸运的是,通过这次创作过程,我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大家的完美配合使得这次沂蒙之旅有一个完美的结尾。
樊宇心(19编导电影学):
在炎热的酷暑里,我们进行了此次创作。在三天时间里,我们在4个场馆拍摄了6部作品,在一个场馆接着一个场馆里,我们愈加感受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无怨无悔的奉献付出、敢为人先拼搏意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在革命老区进行创作,我们最能感受到的就是“真诚”,有沂蒙人民进行革命的真诚,也有参观展馆的游客的虔诚,这些都是沂蒙精神在时代中与时俱进的创新。在创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不管是天气、设备、场馆人数等外部因素,还有疲劳、暴晒的内部因素。我们的创作团队中女生居多,设备较少,在人员分布不均匀的情况下,我们的团队每天还是相互帮助着各个小组。设备共享,资源共享,同吃同住的三天让我们电影学方向的同学们和老师也亲近了许多,即使有苦有累,看到我们拍摄的劳动成果,也只剩下了成就感。
刘晴(19编导电影学):
我们用三天的时间先后到达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和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馆四个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地点。经过这三天的学习与熏陶,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获得了在创作上更多的启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已经深深地印刻在脑海当中,无论是在前线抗击日军的革命战士还是留守后方的沂蒙女性,他们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下,我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伴随着展馆的雕像、照片,一幕幕英勇无畏的感人画面浮现在了我的眼前。真的很想用镜头拍下所有的内容,向很多的人传递沂蒙精神,因为他们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崔玉茹(19编导电影学):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山东临沂的红色基地,对位于这里的战役展馆进行了参观和拍摄。展馆里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多种素材载体全面还原和展示了战争的战况,宏伟的雕像、战争中的武器、图片和文字介绍,让我深刻体会到当时战争的惨烈,战士们作战的艰辛和伟大。在这里,不仅仅展示了当时作战的英雄战士,也对沂蒙的人民,沂蒙的红嫂进行了介绍。她们省吃俭用,用自己的力量为战士们提供最大的作战基础,不求回报,她们是沂蒙精神的创造者,更是践行者。通过此次活动,不仅让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让我对孟良崮战役、大青山胜利突围战役以及沂蒙红嫂的伟大事迹进行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铭记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我们要对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传承好红色基因!
李肖肖(19编导电影学):
此次的临沂红色之旅,我们走过了孟良崮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红色影视基地以及大青山突围胜利纪念馆,通过老师们声情并茂的解说以及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尊尊宏伟雕像、一段段珍贵影像资料,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光荣岁月,我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誓死卫国,奋力抗争的精神;在实践创作中,大家互帮互助,一起完成了拍摄作业,累并快乐着,是一段很美好的回忆。我也真切感悟到了红嫂精神,沂蒙精神,军民之间水乳交融,鱼水情深的情感,在实践中加强了学习认识。
布文雨(19编导电影学):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电影学的六个小组圆满完成了沂蒙的拍摄任务,三天的拍摄我们转战了四个展馆,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虽然很累,但我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坚持才是胜利,懂得了一个集体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我看到了沂蒙山人拥军支前,舍小家为大家,那种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我更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艰辛,也永远不会忘记无数的无名战士在战场上的牺牲,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此次沂蒙红色影视之旅让我感悟颇深,是我学习生涯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李其康(19广编电影学):
参观了孟良崮,仰望了大青山,聆听了革命先辈和伟人的故事,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沂蒙精神这几个字背后沉甸甸的分量,沂蒙精神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人们,它是让人民无法忘却的信仰,也是感动万千中国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此次创作学习的过程中,沂蒙姐妹肩扛门板搭成人桥的那一幕场景深深的烙在了我的心底,为了让战士顺利完成任务,她们柔弱的身躯在冰冷的河水里架起了一道人桥,为了革命她们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安危,为此献出生命她们也是心甘情愿。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我们要树立像沂蒙人民一样崇高的信念,拥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的大爱和追求,时刻铭记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将沂蒙精神继承发扬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张梦迅(19广编电影学):
我们本次拍摄的地点——代村坐落在临沂市兰陵县,代村也不仅局限于农业的发展,更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我们所拍摄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正是典范,它与时俱进,坚持生态和社会效益并举。整个村庄乃至整个县城都被绿荫掩映,随处可见的绿化、一尘不染的路面、淳朴自然的民风都让作为拍摄者的我们感到身心愉悦。而作为发展沂蒙精神的先行村庄,代村更是把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精神贯彻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村民的心中。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和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幼儿孩提都了然于胸的传承精神,更是让我们为之动容。